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大图

图书馆主馆

编辑:admin 时间:2014年03月07日 访问次数:12718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图书馆,原名为之江大学图书馆(Alumni Library)。该建筑始建于1931年,19327月竣工落成,是之江大学中兴期(19291936年)建造的最重要建筑之一,也是学校功能的重要配套建筑设施。据有关资料记载, 1920年代初,之江大学中西文书籍已达近万卷,原暂设在慎思堂的图书室已不敷藏用,为了改善办学条件,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造一座专门图书馆。为此,学校早在67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建造一座图书馆的计划,但苦于资金短缺,一直未能如愿。后来由于学校要向中国政府立案注册,按照当时国民政府的要求,学校向政府申请立案时,必须提交学校未来发展规划,而发展规划中包括有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因此,建造图书馆迫在眉睫。之江大学同学(校友)会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帮助母校早日立案登记,牵头发起了筹建图书馆和科学馆的募捐活动。各地校友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为母校捐款。

                        图书馆正面外观(1936年)                                      图书馆正面现状外观

当时学校领导和师生也积极参加了捐款活动,共募得捐献35000元,使募捐任务很快得以完成,同时,各项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只等开工建造。据记载,原计划1931210日举行图书馆奠基仪式,但由于未得到纽约创始人董事会的同意,应邀来访者又拒绝出席仪式,使学校十分尴尬,只得被迫临时取消。直至建筑计划得到正式批准后,奠基仪式才于44日正式举行。仪式主持人为时任董事会主席吴文蔚博士。另据称,该图书馆在被侵华日军破坏前,曾是远东地区最好的图书馆之一。


正(南)立面外观,入口由台阶拾级而上 门前修筑平台

关于建造图书馆的资金来源另有一种说法,即是由“甘卜堂”捐助者的父亲老甘卜所捐赠。据沈弘在《甘博家族与杭州之江大学的深厚渊源》一文中写道:费佩德的女儿珍妮特在其回忆录《洋鬼子》(1981)中记述了如下有关戴维.甘博向之江大学捐赠这座图书馆大楼的有趣逸事:1918年,当费佩德第二次前往美国为之江大学募捐时,他专门去了西德尼.甘博的老家,并且用他自己拍摄的中国老照片在帕萨迪纳的北长老会教堂作了一次讲座,向长老们介绍中国和杭州之江大学的情况。当天晚上,戴维.甘博给了他一张支票,足够用以之江大学建造新的图书馆大楼。于是,全家人都兴奋地聚集在费佩德夫妇的卧室里庆祝这次成功的募捐。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在这之前,费佩德的另外一位老朋友,即在上海拥有一家大型轮船公司的罗伯特.多拉尔先生(Robert Dollar)已经答应给他一张支票,用以购买之江大学图书馆所需要的任何书籍。现在,老甘博捐赠了建图书馆大楼的钱之后,给这个图书馆起名字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无论是叫做“Gamble-Dollar Hall”,或是叫做“Dollar-Gamble Hall”,都会造成歧义和引起人们的误会。别人看到这样的名称,会误以为之江大学的人喜欢赌博,在之江大学的校园里开办了一个赌博场所。

图书馆东南侧石刻铭文

费佩德一宿没睡,在房间里不断地踱步,绞尽脑汁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早晨,他以十分谦卑的心情,带着这个问题又去见戴维.甘博。后者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他笑了一下之后,便慷慨地给了费佩德另外一张支票,这笔新捐赠的钱足够建造图书馆大楼和购买所有它所需要的图书。这样一来,之江大学就可以将多拉尔先生的捐款用于建造一座小教堂或是购买一架管风琴。费佩德所苦恼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不过,图书馆肯定不是1918年捐建的,而是1930年后建造的。所以这种说法不一定确切。但无论是否,甘卜家族在之江大学的建设中功不可没。

地理位置



该建筑地处秦望山二龙头中北部,位于校园中轴线上的西北方向的山坡上。南面紧邻主课堂,西侧与小礼堂邻近,附近的5号楼位于其东南侧,下红房、上红房、灰房等位于其西北侧。该建筑经度为120°0714.07",纬度为30°1144.69",海拔高度约为66米,占地面积5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92平方米。檐口高度约9.120米,屋顶高度约13.750米。建筑长度为35.510米,宽度为14.540米。

建筑结构及风格特征:

该建筑由之江大学建筑部设计,坐北朝南建造,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共三层,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其中地面二层建筑高9.250米。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主入口设在南面地上一层正中位置,有门廊带门厅,过门厅设有一通道与内廊相连,楼梯间设在内廊北面、过道东西两侧。风格典雅而纤秀,属于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特征,是之江大学最具装饰色彩的建筑。内部格局为内廊式带两侧房间。地上一层东西内廊贯通,楼梯设在主入口正中北侧。地下一层主要为藏书库,地上一、二层设有书报阅览室、各系研究室,以及演讲厅、会议室等。

图书馆现状

立面主入口有入口拱券、阳台栏杆,二层拱券中央原雕篆十字架(现为红五角星)及灰塑图案等处理手法,体现出恬静细腻的和易风格。二层窗户两侧砖柱精致,与水泥窗台及平过梁,加强了建筑的稳定感和层次感。红砖砌筑墙体顶端叠涩收分,砌筑细腻,上有大面积白灰粉刷,尚留有文革时期标语栏的痕迹。该建筑屋面采用内檐式红瓦四顶做法,为之江大学建筑中内排水做法之孤例。

           维修前一层楼梯                                          维修前阅览室

室内布局结构按使用功能分割。主要分阅览室、藏书室、工作室等。地下层由朝南向的东、西两侧门进入过道间,过道间南北各开一道门,北向正中为进入地下室主入口,南向设一小门进入厕所间。地下室进门有一过道,两边各开一道门,且各为一间。中间有一堵东、西向承重墙,并将地下室隔开成两半,主要用作藏书库。

通过主入口进入地上一层室内过道间与内廊连接。过道两边各开一门进入房间,过道南向各为一大间,东南向有一小隔间是后来所加。内廊东西贯通,但中间有隔墙门。内廊两边开设进门口,对应分布。北向正对过道间为一房间(与过道间大小相等),两侧各设一楼梯间,其余各为2间,对应分布。

二层房间布局与一层基本对应,但未设内廊,从楼梯口平台(过道)开门直接进入各室。

楼梯间设在内廊北面、过道东西两侧。风格典雅而纤秀,属于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特征,是之江大学最具装饰色彩的建筑。内部格局为内廊式带两侧房间。地上一层东西内廊贯通,楼梯设在主入口正中北侧。地下一层主要为藏书库,地上一、二层设有书报阅览室、各系研究室,以及演讲厅、会议室等。

该建筑以砖墙为承重结构,所用砖为260mm*120mm*50mm红砖,按一顺一丁砌法砌筑,白灰平缝宽10mm。屋架为木桁架,屋顶盖青色机平瓦。

现存状况:

维修前墙面剥落,水侵蚀痕迹及外挂物等情况

该建筑总体保存状况良好。外观原貌基本保持完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墙面个别部位有风化现象,落水管处墙面被雨水侵蚀痕迹明显;外挂空调破坏墙面;室内阅览室木地板有松动现象。1970年代,室外台阶下加建卫生间,与原格局不符;2007年列入“之江大学旧址建筑修缮工程”项目,2010年夏修竣,现已面貌一新。

整修后内部布置情况

使用沿革: 图书馆1932年秋季建成并投入使用。图书馆内部设备精究,馆内座位舒适,光线充足,可容纳500余人阅览、自修。且馆藏丰富,据记载,当时馆藏有:中西文图书5万余册,其中,中文有3万余册,西文万余册;中西文杂志800余种,约6000余册;中西文日报10余种。总计约值70000元。其中善本和名贵图书杂志甚多。除书报阅览及藏书室外,设有各系专门研究室及会议室等。馆室舒适,光线充足,可容500余人。主要用于师生图书阅览、出借和自修等。1937年,因附属小学暂作大学男生宿舍之用,小学改在图书馆授课;日本侵华期间,图书馆建筑基本完好,但部分玻璃破损,部分家具、书籍被洗劫。

1996年,旧址改为浙大基础部,图书馆半地下层部分先作教室,后改作自修室;现为光华法学院图书馆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