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文化遗产。本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和民事篇三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展示了我国传统法观念的特质,首次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核心,即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种种内在逻辑,具有开创性。并且,结合古人言论和古代司法案例,对中华法系之利与弊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生动,分析深入。
新书导读Relected Reading
- 书名:情理法与中国人
- 作者: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日期:2023/09/26
- 开本:32
- 页数:301页
- 装帧:精装
- ISBN:9787203129691
- 点击查看馆藏链接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法理篇
第一章 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法的概念
从“瀍”说起
法即赏罚
国法与王法
法与天理
“法不外乎人情”
情理法兼顾
“情理”与“人情”
第二章 家长的手杖:法的作用
定分止争
规矩、绳墨、权衡
驱人向善
救乱起衰
统一大脑,均平才智
管人与管事的差异
第三章 牧师与刽子手:“德”与“刑”
“教化派”与“刑威派”:共同的“准则法”
“技术法”的差别
差别的原因
第四章 “非礼,是无法也”:“礼”与“法”
“礼”和“法”:各有两重含义
“礼”就是法律
“礼”未必是致刑之“法”
第五章 良心与后果的权量:法律与道德
从赵娥小姐说起
礼法关系问题的产生
立法应符合道德
法律应合何种道德
司法:屈法律以全道德
司法:宁屈道德不枉法律
第六章 “有治人无治法”:贤人与法律
“君子者,法之原也”
远水难解近渴
法的绝对价值比贤人低
刑事篇
第七章 孝道与刑法(上):悖法行孝, 君子无刑
纵容犯罪的大孝子
从徐元庆到施剑翘:抗法复仇
孝子不可刑,君子不可辱
畏法不复仇,君子所不齿
复仇的限制与禁止
子为父隐,也是孝行
第八章 孝道与刑法(下):不孝之罪,刑之无赦
“不孝”为元恶
与仇人私和
“干名犯义”
“供养有阙”
“别籍异财”
“委亲之官”
“诈称父祖死亡”
“冒哀求仕”
“匿不举哀”
“居丧嫁娶作乐,释服从吉”
在父祖被囚时嫁娶
犯父祖名讳
违反教令
第九章 服制与刑罚:准五服制罪
亲属关系中的“差序格局”
依服制定罪量刑
亲属相杀伤
亲属相殴相骂
亲属相奸
亲属相盗
第十章 “仁政”与司法:“仁者之刑”
“志善者免”
存留养亲与承祀
矜老恤幼
秋冬行刑
民事篇
第十一章 “无讼”:一个永恒的梦
双面陶像的启示
无争讼便是天堂世界
几千年的中国梦
第十二章 “贱讼”:因噎废食的评价
有讼的原因
古人眼中的“讼”
讼与“面子”“族望”
恶讼的有趣逻辑
讼与政绩
《戒讼说》
第十三章 “息讼”: 以不变应万变
德教感化以绝讼源
多方调解以消讼意
惩罚讼徒以儆效尤
“各打五十大板”之理
以不变应万变
第十四章 “辩讼”:“名分之前无是非”
纷繁“名”与“分”
权利、义务生于名分
“名分之前无是非”
第十五章 “决讼”(上):伦理关系重于财产关系
古人亦有所有权观念
伦理关系重于财产关系
“通财合食”
“违禁取利”
酌情偿债
第十六章 “决讼”(下):情、理、法兼顾
法律多元,伦常一贯
依“礼”决讼
依“人情”决讼
依“理”决讼
王法、家法及其他
原版后记
附录
《情理法与中国人》:蹒跚学步法史路
2010年版修订说明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价值及其传承
一、何为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价值
三、传统法律智慧价值传承体系建设的要害所在
结语